2015年恒通建安承建了金地陽光項目,記得是在當年7月,樁基施工完成后進行壓樁,因為壓樁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去觀察,而按照正常的施工方法,從找點、 鋪碎石、蓋鋼板放千斤頂,支工字鋼放混凝土塊,到后期專業(yè)人員出數(shù)據(jù)一般都是24小時。因為施工工期緊張,又趕上雨季,所以大家想方設法縮短壓樁時間, 盡快搶到正負零,把雨季對施工得影響降到最低。所以安排管理人員早上6點開始換點,換點時間必須保證在兩個小時內(nèi)完成,晚上6點開始換下一個點,就這樣安排得滿滿當當,說起來簡單,可是干起來真是對大家腦力和體力得挑戰(zhàn),有的同事經(jīng)過幾天趕工,卻一直在堅持。正巧當時趕上下雨,但并沒有影響大家的干勁, 大家穿上雨衣,但根本抵擋不住當時的大雨,物資部的司機師傅穩(wěn)穩(wěn)的吊起配重, 當時是2名同事配合著落放配重,因為雨大,在基槽內(nèi)的2名同事相互大喊著: “注意安全”、“位置合適了嗎?”,在相互的鼓勵和配合下,配重終于吊裝完成了。
還有我們的一位同事,看到工地大雨,開著車還沒進工地,水就流進了駕駛室,二話不說扔下車就往工地跑,因為他知道,大雨灌了槽,大家的辛苦就白費了,以至于自己掉進下水道得腿在滴血都沒顧上。最終抽水及時,沒有給公司造成較大的損失。
面對降雨的惡劣天氣,我們沒有停下來,我們沒有在乎天氣,而是在乎這個任務怎么去完成,我們沒有被哪個領導強壓著去完成,而是內(nèi)心有一種“這是我的事,我要完成這個事”的責任意識促使我們完成任務。
——劉宏英、郭震